当期目录

    2022年, 第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2-03-25
      
    • 全选
      | 显示方式:
    本期导读
  • 心理学通讯. 2022, (1):  1-1.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2001
    PDF ( )      收藏
  • 封面故事:数字护航“心”术
  • 田源, 张蕾
    心理学通讯. 2022, (1):  2-2. 
    PDF ( )      收藏
  • 社论
  • 李春波
    心理学通讯. 2022, (1):  3-4.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2002
    PDF ( )      收藏
  • 论坛:数字化心理健康
  • Brian J. Hall, 李根
    心理学通讯. 2022, (1):  5-8.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2004
    PDF ( )      收藏
    数字化心理健康服务因其可拓展性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讨论了数字化心理健康服务在当前的实践过程中所出现的文化适应性、效果评估、用户脱落、数据互通性、用户隐私保护和科技创新问题。希望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数字化心理健康服务能够在中国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助力健康公平。
  • 唐瑀蓁, 张蕾, 黄晶晶, 杜江
    心理学通讯. 2022, (1):  9-13.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2003
    PDF ( )      收藏
    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数字技术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加。作为一种特殊的新兴医疗服务方式,数字化心理健康(digital mental health)的发展需要遵守伦理规范要求。文章从目前心理健康领域数字医疗的应用情况出发,对隐私与数据安全、透明性、公平性、知情同意与问责,以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心理咨询相关伦理问题进行讨论,以期引起关注,确保在该领域合理、合规地应用数字医疗技术。
  • 张晨琪, 韩挺
    心理学通讯. 2022, (1):  14-18.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2005
    PDF ( )      收藏
    慢性病高发和医疗负担日益增长已成为当代医学面临的巨大挑战,数字技术和传统医疗相结合的方式会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方法。对于患者和医疗机构来说,数字疗法可以降低治疗成本,促进患者生活方式转变,是传统治疗方法的补充甚至替代。文章将从数字疗法的起源和发展、数字疗法在精神卫生领域的应用进行分析,帮助大众了解数字疗法;并介绍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管理研究所的相关设计案例,助力国内精神卫生领域数字疗法发展。
  • 述评
  • 吴佳佳, 赵旭东
    心理学通讯. 2022, (1):  19-24.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2006
    PDF ( )      收藏
    作为心身医学的发祥地,德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哲学传统使其心身医学具有系统式大精神卫生观、完善的学科建制和医疗保险制度、与时俱进的跨学科前沿研究等优势与特色,在心身医学领域中成为各国学习借鉴的典范。对德国心身医学发展历史的回顾与现状的介绍,有助于明晰中国心身医学在国际心身医学领域中的定位,以期为我国心身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方向。
  • 论著
  • 张飞, 张继文, 李小平, 潘令仪
    心理学通讯. 2022, (1):  25-32.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2007
    PDF ( )      收藏
    目的: 了解性别烦躁患者的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并探索二者的相关性。
    方法: 对因性别烦躁来门诊就诊的患者,收集其一般人口学资料,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ndoms Uppforstran,EMBU)评估父母养育方式,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验(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调查患者的人格特征。将患者的EMBU因子分和MMPI因子分分别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将不同性别患者的EMBU因子分、MMPI因子分进行比较,并对其EMBU和MMPI因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结果: 性别烦躁患者在MMPI多个分量表上的得分与全国常模具有显著差异,但T分均分除男子气-女子气倾向(Masculinity-femininity,Mf)外,都不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不同性别的性别烦躁患者在MMPI量表上的多个分量表得分具有显著差异;性别烦躁患者的EMBU各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具有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的性别烦躁患者在EMBU部分分量表得分上具有显著差异;EMBU量表得分与MMPI量表得分存在相关性,MMPI部分分量表得分能解释EMBU部分分量表得分变化。
    结论: 本研究中性别烦躁患者的人格特征未见病理性改变;性别烦躁患者的父母在家庭中会呈现更多负性的养育方式;父母养育方式与性别烦躁患者的人格特征存在相关性。
  • 江雯, 朱冬梅, 严海辉
    心理学通讯. 2022, (1):  33-39.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2008
    PDF ( )      收藏
    目的: 奖惩是儿童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研究旨在探讨奖惩在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注意品质问题中的作用。
    方法: 研究选取ADHD儿童32名,对照组儿童33名。采用视听跨通道oddball范式,考察奖惩对ADHD儿童过滤新异刺激的影响。
    结果: 儿童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63)=14.522,p=0.001,ηp2=0.187),相比于正常儿童,ADHD儿童的反应时更短,对奖惩更为敏感;奖惩和新异分心刺激的交互效应显著(F(1,63)=10.285,p=0.002,ηp2=0.140),对新刺激分心时,奖励更有助于儿童的表现,而在标准刺激分心时,惩罚更有助于儿童的表现;儿童类型与时间间隔交互效应显著(F(1,63)=5.458,p=0.023),ADHD儿童早期对奖惩反馈的选择性注意相对完整,正确率高于后期反馈;奖惩与时间间隔、儿童类型的交互效应显著(F(1,63)=5.760,p=0.019),在反应早期及时呈现奖赏刺激,奖励对ADHD儿童的强化作用高于正常儿童。
    结论: 奖惩可以调节分心刺激对于ADHD儿童的认知加工。且相比于惩罚,奖赏能更好地引导ADHD儿童将注意从新异分心刺激转移到目标刺激。新异分心刺激与目标刺激的时间间隔恰当时,奖赏能够唤起ADHD儿童完成目标任务的认知状态,提高反应准确性。
  • 谭阳, 魏华, 陈乐乐, 夏宇欣, 汪祝君, 周仁来
    心理学通讯. 2022, (1):  40-49.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2009
    PDF ( )      收藏
    目的: 考察江苏省公交车驾驶员的压力知觉对抑郁的影响,以及职业倦怠和神经质人格在其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压力知觉问卷、职业倦怠问卷、贝克抑郁问卷和大五人格神经质分量表调查1 703名公交车驾驶员。
    结果: (1)压力知觉对抑郁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职业倦怠能在压力知觉与抑郁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神经质对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后半路径和直接效应起调节作用。
    结论: 高神经质的公交车驾驶员比低神经质者更容易在感知到压力时产生职业倦怠,进而更快地导致抑郁,为相关部门的决策可提供建议。
  • 综述
  • 韩晶鑫, 夏艳雨, 李丹
    心理学通讯. 2022, (1):  50-57.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2010
    PDF ( )      收藏
    约会暴力(dating violence)是指在约会关系中一方对另一方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或约束,意图给对方带来痛苦或伤害的行为,主要包括身体暴力、心理/精神暴力和性暴力。文章从家庭视角出发,分析以往研究结果,发现较低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完整的家庭与非独生子女家庭、家庭暴力氛围以及消极家庭教养模式是个体卷入约会暴力的催化因素。建议通过增强家庭凝聚力与改善亲子关系对个体约会暴力行为进行干预。未来应深化本土研究,探究约会暴力在其他层面上的影响机制,以及分析抑制施暴、规避受暴的干预对策,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培育青年健康向上的恋爱行为。
  • 专题报告
  • 景梦欣, 赵文清, 乔颖, 赵雅娟
    心理学通讯. 2022, (1):  58-65.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2011
    PDF ( )      收藏
    目的: 基于需求和服务2个层面,了解目前中国社会心理咨询服务的现状,为促进我国社会心理服务能力的提升、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方法: 通过壹心理平台招募咨询师和用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通过网络进行调查,实际共收回《2021年度中国心理咨询师人群调研表》562份,《2021年度心理咨询来访者调研问卷》2 185份。
    结果: 服务层面,47.3%的咨询师主要个案来源是互联网平台,与来访者寻找咨询师途径匹配。随着咨询经验的增加,心理咨询师周个案量整体呈递增趋势。大部分心理咨询师收支不平衡。心理咨询师群体共性的困难前3位分别是新来访量不足、经济压力、困难个案带来的压力。需求层面,来访者最在意咨询师能否解决其目前困境、咨询师的专业培训和咨询取向、咨询价格。超过46.3%的来访认为咨询非常有帮助。
    结论: 在政府和政策的支持下,社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有望凭借灵活的市场机制,实现咨询师“专业化”“职业化”的成长,提供来访者基于需求的优质心理咨询服务,同时推动行业和产业的长足发展。
  • 学术交流
  • 张永洪
    心理学通讯. 2022, (1):  66-74.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2012
    PDF ( )      收藏
    文章初步比较了马勒的分离-个体化理论、斯特恩的婴幼儿心理发展层阶理论以及鲍尔比的依恋理论,认为:连接和分离是人类心理发展的两个侧面,一方的发展会促进另一方的发展。因此,“斯特恩理论的连接”与“马勒理论的分离”是相反相成、相互促进的,它们在心理发展效用上是等价的;依恋理论侧重于依恋和连接,但安全型依恋可以促进分离和个体化的发展。通过临床案例讨论,发现斯特恩理论的临床应用相对有限;分离-个体化理论和依恋理论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精神分析的临床解释力,但需更进一步临床实践研究。
  • 李小平, 陈涵, 顾文英, 程文红, 何燕玲
    心理学通讯. 2022, (1):  75-80.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2013
    PDF ( )      收藏
    通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处于医院闭环管理中人员的心理服务需求,探讨疫情下医院闭环管理中心理服务工作模式,包括组织开展、工作方式、工作流程和支持保障,以及心理咨询技术在闭环管理中的运用,以期为类似工作环境和要求下的心理服务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