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老年人睡眠时长、生活满意度和抑郁症状的关系,探讨睡眠时长在生活满意度与抑郁症状关系中的作用。 方法: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库2020年的数据,选取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生活满意度、睡眠时长与老年人抑郁症状之间的相关性。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活满意度、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的关系。运用bootstrap检验,分析睡眠时长在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与抑郁症状之间的作用。 结果: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ρ=-0.265,p<0.05)、睡眠时长(ρ=-0.207,p<0.05)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生活满意度与睡眠时长呈正相关(ρ=0.106,p<0.05)。中介效应分析发现,以生活满意度划分为“不满意”的组别为参照,在划分为“比较满意”和“很满意”的老年人群体中,睡眠时长在生活满意度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分别为-0.478(95%CI:-0.613~-0.349)和-0.649(95%CI:-0.796~-0.512)。 结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存在显著关联,且睡眠时长在生活满意度与抑郁症状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为揭示家长信任领域的研究动态与知识结构,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结合Cite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98—2024年的143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关键词共现、合作网络及突现词检测,系统梳理该领域的生产力分布、主题特征。结果显示,家长信任研究的年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从1998年的1篇,增至2024年的17篇;美国为该领域发文最多的国家(56篇),中国(11篇)、芬兰次之(10篇);核心研究机构集中于欧美高校,Lerkkanen等学者形成主要合作网络;研究热点聚焦“家校合作实践”、“学生发展”与“特殊群体”三大主题,突现词“experiences”(2021—2022年)、“disability”(2022—2024年)和“associations”(2021—2022年)反映当前研究关注教师经验、特殊群体及沟通互动中家长与教师的信任关系。家长信任研究需加强跨文化政策环境分析,并探索数字化家校沟通工具的影响。未来应深化动态追踪与跨学科合作,以回应教育治理现代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