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12-25
      
    • 全选
      | 显示方式:
    本期导读
  • 心理学通讯. 2024, (4):  222-222. 
    PDF ( )      收藏
  • 封面故事:蜕变与新生
  • 心理学通讯. 2024, (4):  223-223. 
    PDF ( )      收藏
  • 论著
  • 曾美红, 范为桥
    心理学通讯. 2024, (4):  224-234.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31
    PDF ( )      收藏
    目的: Z世代(Generation Z)是指1995至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该研究旨在编制Z世代中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量表(Generation Z Vocational Values Inventory),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
    方法: 通过文献梳理和访谈资料分析,确定了量表的理论结构和初始条目。采用初始量表对399名Z世代大学生进行测量,并对问卷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正式量表。随后,使用正式量表对678名Z世代大学生进行施测,并对问卷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信度以及效度检验。
    结果: Z世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量表共包含51个条目,涵盖17个职业价值观维度,这些维度可以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主要因素。总量表及各因素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919~0.960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量表的二因子模型拟合良好,χ2/df=4.961,CFI=0.954,TLI=0.931,SRMR=0.050,RMSEA=0.076。此外,量表总分以及内在职业价值观和外在职业价值观的得分分别与学业投入和生涯适应力各维度的得分存在显著正相关,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效标关联效度。
    结论: Z世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中国Z世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评估。
  • 袁辰馨, 张跃, 王俊丽, 杨雪花
    心理学通讯. 2024, (4):  235-241.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32
    PDF ( )      收藏
    目的: 追踪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及疫情结束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变化,了解疫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演变。
    方法: 2021年4月—2024年4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和心理韧性量表,对2 468名大学生进行连续4年的追踪调查。
    结果: 大学生SCL-90量表总分及9个因子均分在2024年最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躯体化、抑郁、偏执外,其余因子均分均呈逐年递减趋势(p<0.01)。大学生心理韧性总分及5个因子分在2021—2024年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积极认知外,其他4个因子2024年分值最高,且与2023年相比存在差异(p<0.01)。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且有一定的持续性。到2024年,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韧性水平逐渐提高,但积极认知方面目前仍未恢复。在今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需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和积极认知,提高其心理韧性。
  • 谢保萍, 陈世斌, 马珺, 张曲艺, 何勋涛, 杨林
    心理学通讯. 2024, (4):  242-251.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33
    PDF ( )      收藏
    目的: 分析空巢老人抑郁症状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空巢老人抑郁症状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 基于2020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库,纳入3 139名空巢老人,采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10)评估抑郁症状,运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空巢老人抑郁症状的独立影响因素,随后构建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
    结果: 空巢老人抑郁症状发生率为37.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巢老人抑郁症状独立影响因素为性别、居住地、受教育水平、是否患有慢性病、生活自理能力和与子女关系满意程度。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27(95%CI 0.709~0.745)。采用bootstrap进行1 000次抽样,得到平均AUC也为0.727。
    结论: 构建的空巢老人抑郁症状风险预测模型有良好的区分度和稳定性,可为空巢老人抑郁症状的评估和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
  • 综述
  • 李莉, 李希
    心理学通讯. 2024, (4):  252-261.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34
    PDF ( )      收藏
    公务员创新行为对提升公共部门的服务效能和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回应实践需求,学界近年来对公务员创新行为的研究相对活跃,尤其注重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章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对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以“公务员创新行为”为主题的研究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绘制公务员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结果显示:(1)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公务员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现已成为积极组织行为学的一大重要主题,且拥有一批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核心作者和研究机构。(2)从研究热点来看,现有研究的高频关键词主要集中于变革型领导与工作满意度,并且主要从组织层面(组织情境、领导风格)和个人层面(情感、动机和特质)探讨公务员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3)在研究趋势上,相关研究呈现出阶段性特征:2011至2015年侧重组织层面因素(如组织氛围、领导风格等)对公务员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2016至2017年以探索影响公务员创新行为的中介因素(如心理授权、工作投入等)为重点;2018年至今的研究热点聚焦于公务员个人层面的因素(如自我效能感、工作满意度等)对其创新行为的影响。(4)未来研究可以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上拓展和深化, 以丰富公务员创新行为的研究体系。
  • 刘沛兵, 周仁来
    心理学通讯. 2024, (4):  262-271.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35
    PDF ( )      收藏
    焦虑是对潜在威胁极度敏感的状态,伴随着痛苦、不安和躯体反应,对个体的生活造成影响。心脑交互是理解焦虑发生机制的一条重要途径。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达马西奥的躯体标记假说以及塞耶的神经内脏整合模型,都强调了情绪与身体之间的紧密关联,探讨了心脑之间的互动如何影响焦虑。导致焦虑产生的信息输入包括外源性的感官输入以及内源性的心理构建。心脏不仅反应情绪,同时也通过调节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来影响负责情绪处理的大脑区域。随着计算神经科学建模技术的发展,通过实证研究探究在心脑交互视角下焦虑的产生与干预变得更为可行。对焦虑的干预策略可以沿着两个途径探索。从脑到心的路径,通过脑刺激可以调节与焦虑相关的中枢神经网络。从心到脑的路径,侧重于生物反馈训练强化个体对自主神经反应的调节能力,从而对缓解焦虑症状产生积极影响。未来,需要更多综合心脑多模态数据,以身心一体的视角来审视焦虑的机制与治疗,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维的启示。
  • 陈伟, 朱旭, 吕韵
    心理学通讯. 2024, (4):  272-281.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36
    PDF ( )      收藏
    根据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成长与发展的要求,清晰界定专业人员在不同阶段的胜任力十分重要。依据各阶段的关键节点,提出专业人员该阶段最低胜任力要求,有助于深化和发展胜任力文化。文章总结国外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人员胜任力模型中的发展阶段,分析我国的现状,提出中国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胜任力发展四阶段,即学员阶段、实习阶段、新手阶段和成熟阶段。文章从关键发展节点、知识技能、实践水平、能力表现和不足、来访者特征、督导需求六个维度详细描述了上述四阶段的特征和具体要求,期待未来实践中能根据发展阶段评估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受训者和专业人员的胜任力。
  • 个案报告
  • 王美君, 张宇迪
    心理学通讯. 2024, (4):  282-290.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37
    PDF ( )      收藏
    经历乳腺癌手术无疑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工作生活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乳腺癌术后的女性心理弹性处于较低水平,女性主义疗法更注重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对女性的影响,主要技术包括性别角色分析、权力分析、自信训练、自我暴露、重新构建和重新定义、阅读疗法、文化分析,可以帮个体认识社会对性别角色的影响,挖掘其自身具有的积极潜能、提高其心理弹性。本研究应用女性主义疗法对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个案干预、对来访者赋权,提高其生活质量,探索适合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女性主义疗法干预方式,为女性主义疗法理论在中国的应用补充更多实例和经验总结。
  • 学术交流
  • 陈智民, 肖世富
    心理学通讯. 2024, (4):  291-295.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38
    PDF ( )      收藏
    张爱玲的文学成就卓尔不群,她冷漠孤傲的性格令人侧目,她在爱情和人生经历中的选择令人费解,犹如谜团,而解开这些谜团的线索之一就藏在她的原生家庭困境中。本文从心理传记学的视角出发,以“逃出父亲家门”来总结她的困境,其包含两组矛盾:她先是处于“获得父亲的欣赏”和“逃离腐朽的父亲”的冲突之中,随后又处于“投奔清新独立的母亲”和“对冷漠算计的母亲感到失望”的冲突中,而她又分别在文学和爱情中重复了这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