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3-25
      
    • 全选
      | 显示方式:
    本期导读
  • 心理学通讯. 2024, (1):  1-1.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01
    PDF ( )      收藏
  • 封面故事:恋之拥抱
  • 李健鸿, 胡晗
    心理学通讯. 2024, (1):  2-2. 
    PDF ( )      收藏
  • 专题介绍
  • 严文华
    心理学通讯. 2024, (1):  3-5.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02
    PDF ( )      收藏
  • 专题
  • 刘彦汐, 严文华, 张云婕, 旭古日根, 刘诗雨, 高诗媛, 肖若兰, 许多
    心理学通讯. 2024, (1):  6-15.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03
    PDF ( )      收藏
    目的:探索代际关系、抚育模式与夫妻婚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全国10个城市共64名已婚者进行深入访谈,绘制家谱图,运用主题法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并进行理论建构。
    结果:典型的中国家庭共包括五种代际抚育模式:独立抚育式、单方参与式、单方协助式、双方参与式和双方协助式;不同婚姻满意度家庭的代际抚育模式家谱图存在差异,高婚姻满意度的家庭往往形成了核心家庭,而低婚姻满意度低家庭中代际关系相对混乱,但也有特例存在;另外,中国家庭的“边界与平衡”、原生家庭的“遗传现象”等也值得关注。
    结论:代际抚育模式影响家庭的婚姻满意度。典型家谱图可作为心理治疗的辅助工具,从宏观角度为咨询师提供参考。
  • 肖若兰, 严文华, 张云婕, 旭古日根, 刘诗雨, 高诗媛, 刘彦汐, 许多
    心理学通讯. 2024, (1):  16-25.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04
    PDF ( )      收藏
    目的:探究青年夫妻婚姻匹配模式的形成、完善及其对婚姻关系的影响。
    方法:均衡地区代表性抽取10对中国城市的青年夫妻,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并采用扎根理论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
    结果:匹配的实质是婚姻交换中双方的需要被满足;婚姻建立阶段基于主动的择偶形成关于“资源等价”“特质契合”的初期匹配;婚姻建立之后通过调适形成关于“关系边界”“关系经营”“角色分工”和“权力关系”的具体匹配;达到高需求层次的匹配和内在匹配更为重要。
    结论:婚姻匹配的实质是婚姻交换中双方需求得以满足,是一个动态而复杂的过程。个体在择偶时需要对双方心理资源以及性格和观念的契合性认真评估和权衡。一旦婚姻建立,双方则需要在具体的互动中持续调适。幸福婚姻的匹配模式并非刻板的严丝合缝,而是一种富有弹性、能够适应变化的动态平衡。
  • 高诗媛, 张云婕, 严文华, 刘诗雨, 肖若兰, 旭古日根, 刘彦汐, 许多
    心理学通讯. 2024, (1):  26-35.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05
    PDF ( )      收藏
    目的:探究处于浪漫关系中的青年个体在冲突情境中的权力应对,以及不同权力水平应对者的冲突叙事特征。
    方法:选取42名处于恋爱关系中的青年个体,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并采用扎根理论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
    结果:高权力应对的个体对浪漫关系更具破坏性,容易激化冲突,使自己和/或伴侣经历负面情绪;低权力应对的个体兼具主动性和被动性,以及破坏性和建设性;平等应对的个体对浪漫关系更具建设性,利于解决冲突,修复关系。不同权力水平应对者在叙述冲突情境时有所不同,根据对认知、情绪和干涉成分的叙述有无,共可分为六种情况。
    结论:浪漫关系中的个体在冲突情境下存在不同水平的权力应对。他们在叙述冲突时也会有特定的倾向和成分缺失;主动性、建设性的行为更有助于解决冲突。
  • 张云婕, 严文华, 旭古日根, 刘诗雨, 肖若兰, 高诗媛, 刘彦汐, 许多
    心理学通讯. 2024, (1):  36-46.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06
    PDF ( )      收藏
    目的:探索青年单身群体的心理特点以及选择单身对青年产生的影响。
    方法:选择26名处于单身状态的青年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并进行理论建构。
    结果:单身群体分为追寻者、自由者和空白者,不同类型存在不同心理特征和需求。追寻者更多关注情感需求,主要面临择偶困境;自由者更多关注自主需求,主要面临社交困境;空白者两者兼有。除了情感满足与自我发展的冲突之外,单身青年还需应对个人选择与社会环境的冲突。
    结论:不同类型的单身群体既面临着不同的困境,又有相似的矛盾冲突,青年只有平衡情感需求和自主需求才能较好地适应当下。
  • 刘诗雨, 旭古日根, 严文华, 张云婕, 高诗媛, 刘彦汐, 肖若兰, 许多
    心理学通讯. 2024, (1):  47-56.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07
    PDF ( )      收藏
    目的:探究恋爱关系中的权力,了解恋爱关系中权力的来源、流动及效应,建构恋爱关系中权力的理论模型。
    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0个城市的10对恋人进行深度访谈,并运用扎根理论分析访谈资料。
    结果:恋爱关系中的权力来自于双方关系与环境中的多种因素,会随着时间与场景的改变产生流动,并对认知、行为产生影响。恋爱关系中双方所具有的权力高低并不直接决定其恋爱关系满意度,而是个体实际的权力高低是否符合权力需求,影响了恋爱双方的和谐程度和自身的恋爱关系满意度。
    结论:恋爱关系中的权力以包含权力来源、流动及效应的权力状态形成模型为发展主要模式,个体的实际权力与自身权力需求是否匹配在恋爱体验中起到重要作用。
  • 论著
  • 任星泽, 唐燊, 侯牧天, 冯明懿, 鲁琪, 冉俐雯
    心理学通讯. 2024, (1):  57-65.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08
    PDF ( )      收藏
    目的:探索青年在婚恋话题中的情感趋向以及相应的关注焦点。
    方法:通过潜在狄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主题模型和情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知乎平台的婚恋话题内容进行研究。
    结果:建立知乎平台婚恋话题语料库,共2974条语料,时间跨度为2018年4月至2022年6月。(1)婚恋话题的高频词汇有:孩子、父母、离婚、出轨、分手、约会、表白、工作、学习和情感等词;(2)婚恋话题的积极情感值显著大于消极情感值,但存在相当程度的消极情感倾向,例如焦虑、恐惧、悲伤等;(3)婚恋话题中积极的主题有:婚恋现实、婚恋心理、聊天约会、择偶标准、美好故事;消极的主题有:婚恋压力、负面经历、负面新闻、婆媳矛盾。
    结论:青年对婚恋有着一定期待与积极应对,但他们在一些话题下表现出的负面情绪也需要被关注和理解。
  • 张曲艺, 陈世斌, 马珺, 何姝, 杨林, 何勋涛, 万妙
    心理学通讯. 2024, (1):  66-72.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09
    PDF ( )      收藏
    目的:探究基层医务人员压力知觉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以及积极反刍和消极反刍在其中的中介效应。
    方法: 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积极与消极反刍思维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Rumination Scale,PNRS)调查1 765名基层医务人员。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
    结果:基层医务人员睡眠问题的检出率为62.8%(1 109名)。睡眠质量与压力知觉呈正相关,与积极反刍呈负相关,与消极反刍呈正相关(p<0.01)。压力知觉对睡眠质量存在直接效应(p<0.001),效应值为0.015。积极反刍和消极反刍在压力知觉与睡眠质量间起到中介效应(p<0.001),总中介效应值为0.026,占总效应值的63.41%。
    结论:压力知觉直接影响基层医务人员的睡眠质量,也可通过积极反刍和消极反刍的中介作用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
  • 肖列列, 吴缃琦
    心理学通讯. 2024, (1):  73-78.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10
    PDF ( )      收藏
    目的:了解深圳市中学生忽视现况,并探讨该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选取深圳市城中村和非城中村的初中、高中学校各1所,共4所学校。而后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每校每年级各随机抽取2个班级,共计12个班级。再选择整个班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人口学资料问卷、中学生忽视评价调查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共调查1 019名青少年,回收有效问卷995份,有效回收率为97.6%。995名中学生中有331人受到忽视,总忽视率为33.3%,总忽视度为50.87。不同性别、年级、户籍、生源、父母学历、家庭构成及与父母关系的忽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父亲和母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2种教养方式下,中学生忽视得分高于全国常模,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调查的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进行分析发现,未受忽视组被试在父亲和母亲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评分上得分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应重视与子女的交流,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能大大降低子女受到忽视的感受。学校和社会应积极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亲子交流方法,做到“家-校-社”协同育人。家长应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努力学习教养方式的知识技能,提升教养水平。
  • 张曼玉, 封慰
    心理学通讯. 2024, (1):  79-87.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11
    PDF ( )      收藏
    目的:探讨自我控制对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及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hinese College Student Adjustment Scale,CCSAS)、自我控制量表(Self-Control Scale,SC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调查了江苏省1 675名大学新生。
    结果:(1)自我控制、积极应对、学校适应两两之间呈正相关(自我控制与积极应对:r=0.475,p<0.001;自我控制与学校适应:r=0.708,p<0.001;积极应对与学校适应:r=0.632,p<0.001);消极应对与自我控制、学校适应呈负相关(自我控制与消极应对:r=-0.325,p<0.001;消极应对与学校适应:r=-0.218,p<0.001)。(2)自我控制不仅能直接影响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还能通过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方式对学校适应产生间接影响,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28.5%。
    结论:自我控制和应对方式是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的重要影响因素。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在自我控制与大学新生学校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