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5年, 第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6-25
      
    • 全选
      | 显示方式:
    本期导读
  • 杨寰庆
    心理学通讯. 2025, (2):  82-82.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5012
    PDF ( )      收藏
  • 封面故事:生生不息
  • 李健鸿,杨寰庆
    心理学通讯. 2025, (2):  83-83. 
    PDF ( )      收藏
  • 规范与指南
  • 骆艳丽, 赵敏, 王小平, 洪武, 孙霞, 吴志国, 徐欣心, 钟沛然, 黄满丽, 李卫晖, 马现仓, 仇剑崟, 李惠
    心理学通讯. 2025, (2):  84-92.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5013
    PDF ( )      收藏
    人际心理治疗(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IPT)是一种限时且结构化的心理治疗,旨在通过改善人际功能来缓解抑郁症状。大量研究证据表明,IPT在抑郁障碍患者中具有良好的疗效,且患者脱落率较低。为规范IPT在中国抑郁障碍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专家组采用改良德尔菲法制定了本共识。由24位来自精神医学、心理治疗和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共识专家组,经系统性文献检索与证据整合后制定了本共识。共识确立了IPT治疗抑郁障碍的基本原则、标准化治疗流程和目标人群,依据现有临床证据形成分级推荐意见,并讨论了IPT的创新模式,旨在为中国临床心理工作者提供规范化操作指南,促进IPT在中国的广泛采用和实践,优化抑郁障碍心理治疗资源的配置。
  • AI+心理学
  • 李闻天
    心理学通讯. 2025, (2):  93-98.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5014
    PDF ( )      收藏
    随着全球精神障碍问题日益严峻,心理健康服务的资源不足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生成式预训练语言模型(如ChatGPT、DeepSeek)的应用,为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潜力。本文聚焦于人工智能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核心应用场景,通过分析AI在拓展心理服务资源、推动服务整合与个性化、提升心理服务的效率与可及性等方面的优势,阐述了其在心理服务领域的深远影响。然而,AI的情感支持和对人类复杂心理活动的理解仍存在局限,无法替代人类心理咨询师/治疗师在建立治疗联盟和提供情感关怀中的核心角色。AI的应用面临着伦理问题、技术局限性以及专业角色重新定位等多重挑战。文章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强调AI应定位为心理健康服务的辅助工具,通过人机协作实现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共同提升。
  • 论著
  • 文月黎, 金童林
    心理学通讯. 2025, (2):  99-106.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5015
    PDF ( )      收藏
    目的:对中文版身体意象灵活及不灵活量表进行修订,并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
    方法:2023年11月—12月,采用方便取样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和四川省3所高校的1 062名本科生施测。首先,对30名大学生进行中文版身体意象灵活及不灵活初始量表的通俗度检验,形成正式量表。接着,采用正式量表对480名大学生施测,并对数据进行项目分析与探索性因素分析。此后,再次使用正式量表对482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信度与效度分析。为检验量表的稳定性,2周后对上述被试中的70名大学生进行重测。
    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中文版身体意象灵活分量表包括正念接受和积极情感认知2个维度,共12个项目;中文版身体意象不灵活分量表包括主动回避、消极情感认知2个维度,共11个项目。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该量表模型拟合效果良好(灵活分量表:χ2/df=2.663,NFI=0.909,TLI=0.926,CFI=0.940,IFI=0.941,RMSEA=0.059;不灵活分量表:χ2/df=3.437,NFI=0.930,TLI=0.934,CFI=0.949,IFI=0.949,RMSEA=0.071)。身体意象灵活得分与身体知觉得分呈负相关(r=-0.071,p<0.05),与身体欣赏得分呈正相关(r=0.464,p<0.01);身体意象不灵活得分与身体欣赏得分呈负相关(r=-0.073,p<0.05),与身体知觉得分成正相关(r=0.334,p<0.01),具有较好的校标关联效度。信度检验发现,2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43、0.874。
    结论:中文版身体意象灵活及不灵活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指标均与原量表信度与效度保持较高一致性,均符合心理测量学指标,可以作为评估中国大学生身体意象灵活性测量工具。
  • 袁悦, 张航, 王明辉
    心理学通讯. 2025, (2):  107-113.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5016
    PDF ( )      收藏
    目的:探讨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消极冒险行为和积极冒险行为的关系,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应用相对剥夺感量表、冒险行为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广东省某高校251名大学生进行线下调查,剔除未通过测谎题的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196份。对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和中介效应进行检验。
    结果:相关分析显示,相对剥夺感与领悟社会支持呈负相关,与消极冒险行为、积极冒险行为均呈正相关。领悟社会支持与消极冒险行为呈负相关,与积极冒险行为呈正相关。消极冒险行为与积极冒险行为呈正相关。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相对剥夺感对消极冒险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299;领悟社会支持在相对剥夺感和消极冒险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34。相对剥夺感对积极冒险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441;领悟社会支持在相对剥夺感和积极冒险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存在“遮掩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40。
    结论:相对剥夺感可能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影响大学生的积极冒险行为和消极冒险行为。
  • 曾凡敏, 徐西森, 席居哲, 岳雅萌, 徐钧
    心理学通讯. 2025, (2):  114-120.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5017
    PDF ( )      收藏
    目的:检验以系统取向督导模型(systemic approach to supervision,SAS)为框架的督导能力量表(修订版)在中国大陆心理咨询督导师中的信度和效度。
    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通过问卷星平台分两阶段收集心理咨询督导师的相关数据。问卷经前后2批收集,取样时间间隔6个月以上,测量心理咨询督导师的督导能力。第一阶段采用督导能力量表(测试版,77题)从上海、长沙、杭州三地回收224份有效问卷,用于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第二阶段采用督导能力量表(修订版,44题)从全国各地区回收276份问卷,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信度检验以及其他效度指标的验证。校标效度问卷为督导工作联盟问卷、自我反思与洞察力量表及自我中心量表。
    结果:最终修订版的督导能力量表保留了27个题项,包括督导关系、督导功能与任务和督导情境脉络3个维度,可解释总体方差的58.822%。各维度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653~0.747;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量表模型拟合较好(χ2=743.692, df=321, χ2/df=2.317, TLI=0.901, IFL=0.911, RMSEA=0.069, SRMR=0.042, CFI=0.911, GFI=0.833);各维度间的相关以及与督导效果校标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552~0.716,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督导能力量表(修订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临床督导能力的有效测评工具。
  • 高兴靖, 杨渊, 杨泞岭, 肖磊, 张帆
    心理学通讯. 2025, (2):  121-129.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5018
    PDF ( )      收藏
    目的:分析老年人睡眠时长、生活满意度和抑郁症状的关系,探讨睡眠时长在生活满意度与抑郁症状关系中的作用。
    方法: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库2020年的数据,选取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生活满意度、睡眠时长与老年人抑郁症状之间的相关性。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活满意度、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的关系。运用bootstrap检验,分析睡眠时长在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与抑郁症状之间的作用。
    结果: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ρ=-0.265,p<0.05)、睡眠时长(ρ=-0.207,p<0.05)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生活满意度与睡眠时长呈正相关(ρ=0.106,p<0.05)。中介效应分析发现,以生活满意度划分为“不满意”的组别为参照,在划分为“比较满意”和“很满意”的老年人群体中,睡眠时长在生活满意度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分别为-0.478(95%CI:-0.613~-0.349)和-0.649(95%CI:-0.796~-0.512)。
    结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存在显著关联,且睡眠时长在生活满意度与抑郁症状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 方新, 高隽
    心理学通讯. 2025, (2):  130-136.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5019
    PDF ( )      收藏
    目的:考察中国婚姻咨询师眼中的当代中国婚姻冲突现状。
    方法:基于2002—2020年中国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婚姻冲突的研究成果,结合主流婚姻咨询的理论观点以及婚姻咨询师的临床经验自行编制调查问卷,对121位婚姻咨询师就其来访者群体中呈现的求助者特征、婚姻冲突类型和冲突应对方式进行线上问卷调查。
    结果:73.6%的咨询师认为,通常发起婚姻求助的是婚恋关系中的女方,且45岁以下青年伴侣求助比例最高(63.6%)。促使夫妻寻求专业婚姻帮助比例最高的前3类诱因是外遇/婚外情(76.9%)、婚姻中的沟通困难(71.9%)和子女养育困难(52.1%)。87.6%的咨询师曾接待有外遇议题的来访夫妻,引发外遇的主要原因有婚姻内冲突(83.5%)、个人价值观(49.6%)、性关系困难(46.3%)、早年亲子关系困难(41.3%)和代际关系创伤(41.3%)。影响婚姻质量的因素包括关系严重破裂(外遇及家庭暴力)、合作功能受损(婚内沟通困难、性关系困难及子女养育困难)、夫妻匹配度不佳(人格特征冲突)、严重应激(伴侣一方罹患疾病)等。婚姻咨询师将常见的婚姻冲突应对方式分为积极和消极2种类型,沟通协商、情感宣泄、问题解决等被归为积极应对方式,暴力、指责、疏离等被认为是消极应对方式。
    结论:调查结果一定程度反映了当代中国婚姻的困境、冲突的原因多样,应以积极方式应对。婚姻咨询师更倾向于以关系视角和系统视角来审视婚姻冲突的诱因、应对和后果。
  • 综述
  • 王俊材, 邓肖祎, 王蕊, 黄书璇, 袁勇贵
    心理学通讯. 2025, (2):  137-144.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5020
    PDF ( )      收藏
    心理治疗在心理疾病干预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关于其副作用的研究较为缺乏。探讨心理治疗的副作用,对优化治疗选择、规范治疗操作和提升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心理治疗副作用是指在操作规范的前提下发生的非意愿事件,它与不良反应、治疗事故等概念存在交叉和区别。其表现形式多样,发生率可能由于多种原因而被低估。患者、治疗师及治疗流派等因素均会对心理治疗的副作用产生影响。目前存在多个可用于评估心理治疗副作用的工具,且各具优缺点。在应对策略方面,治疗师应谨慎筛选患者,做好知情同意工作,并有意识地监测治疗的副作用。文章综述了心理治疗副作用的概念、发生率、影响因素以及干预策略等内容,旨在为深化该领域的研究和提高临床实践质量提供参考。
  • 赵亚莉, 黄肖玉, 齐春辉, 张振
    心理学通讯. 2025, (2):  145-153.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5021
    PDF ( )      收藏
    为揭示家长信任领域的研究动态与知识结构,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结合Cite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98—2024年的143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关键词共现、合作网络及突现词检测,系统梳理该领域的生产力分布、主题特征。结果显示,家长信任研究的年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从1998年的1篇,增至2024年的17篇;美国为该领域发文最多的国家(56篇),中国(11篇)、芬兰次之(10篇);核心研究机构集中于欧美高校,Lerkkanen等学者形成主要合作网络;研究热点聚焦“家校合作实践”、“学生发展”与“特殊群体”三大主题,突现词“experiences”(2021—2022年)、“disability”(2022—2024年)和“associations”(2021—2022年)反映当前研究关注教师经验、特殊群体及沟通互动中家长与教师的信任关系。家长信任研究需加强跨文化政策环境分析,并探索数字化家校沟通工具的影响。未来应深化动态追踪与跨学科合作,以回应教育治理现代化需求。
  • 李琦, 孙聪慧, 刘振华, 乔志宏
    心理学通讯. 2025, (2):  154-162.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5022
    PDF ( )      收藏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由心理压力引发的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话题。文章将从社交网络计算的角度对个体压力评估的一般过程、数据类型和测量方法进行梳理,对青少年使用社交网络现状和基于社交网络进行压力和危机评估的最新研究进行系统归纳,并提出构建群体层面的青少年压力与心理危机预警系统。未来研究将关注积极事件和多种内部、外部因素对青少年个体压力的影响,为初中和高中提供群体层面的智能化青少年心理压力评估和预警工具,从而提升校园心理健康工作者的效率,助力青少年健康发展。
  • 研究方法
  • 宋宇鹏, 陈晴晴, 刘晓雯
    心理学通讯. 2025, (2):  163-173.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5023
    PDF ( )      收藏
    响应面分析是一种以多项式回归为基础,探究2个或多个预测变量与1个结果变量之间非线性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与差异分数法相比,响应面分析在探究一致性问题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依据其数学原理,二阶响应面分析对一致性假设有如下检验流程。通过检验第一主轴与一致线的匹配性、不一致线对应截面曲线的倒“U”型形态且顶点在原点处,验证广义一致性假设。进一步结合一致线截面曲线的形态检验严格一致性假设、上升岭假设等其他情况。R语言中的RSA包能够实现模型拟合、参数估计及三维可视化等功能,为研究中的实际分析提供了全面且便捷的操作流程。尽管当前响应面分析在使用上面临一些误区和挑战,但其在理论假设检验和结果可视化等方面优势显著,在众多研究领域发挥了关键作用。
  • 个案报告
  • 张骁婧, 金莹, 高剑辉, 严文华
    心理学通讯. 2025, (2):  174-181.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5024
    PDF ( )      收藏
    一名幼儿园大班的男孩因过度依赖母亲、激烈地与哥哥竞争、过度讨好父母的言行前来咨询。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创造性地把神奇动物游戏与合作性讲故事技术结合,与来访者开展了6次面谈,面谈中通过4种不同的神奇动物图画及其故事,理解儿童内在世界的变化和发展。该案例中所使用的神奇动物游戏由Handler创立,是一种通过投射绘画和故事创作进行的表达性艺术治疗技术,尤其适合儿童及情绪发展水平较低的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将该技术结合互讲故事,在儿童本人创造元素的基础上,与孩子共同创造一个“量身定制”的故事,故事中既包含当事人核心的冲突,又通过挖掘孩子自身的积极资源,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最终,通过神奇动物游戏,咨询师找到了当事人出现困扰的原因,并帮助他将其与哥哥的竞争关系转变成模仿和学习,从而减轻其过度依赖母亲、过度讨好父母的行为。通过该案例可以看到神奇动物游戏对低龄来访者的适用性,以及其作为一种富有创造性和隐喻的干预手段,在促进儿童情感表达与行为转变方面具有特殊价值。
  • 学术交流
  • 张文静, 梁竞文, 董轩哲, 王睿蕾, 杜勇, 王理鹏
    心理学通讯. 2025, (2):  182-190.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5025
    PDF ( )      收藏
    近年来高校心理危机频发,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危机具有多元化、隐匿性以及复杂性等特点,给高校心理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为增强学校心理危机响应率和干预力,本研究提出“一键式预警”心理危机干预系统,以心理中心、院系辅导员、学生、教师、校医院、保卫处、后勤部以及其他业务单位作为数据来源,从日常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行为习惯等方面多维收集学生具体信息。本研究基于扩展危机理论中的系统理论和Stacking集成学习框架,收集了300名学生的个人信息作为训练集,构建心理危机预警模型;随后,使用另外100名学生的数据作为测试集,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测试集模拟效果。结果显示,模型辨别力良好,能有效预警危机学生,为高校心理危机工作带来便利。期望通过本程序在高校的应用,满足高校学生群体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实质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