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Loading ...
出版年
Loading ...
栏目
loading ...
文章类型
Loading ...
期刊分类
Loading ...
  • 文章
  • 视频
  • 排序
共找到 243 条结果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显示方式:
  • 陈智民, 肖世富
    心理学通讯 . 2024, 7 (4): 291-295.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38
    PDF6 可视化    收藏
    张爱玲的文学成就卓尔不群,她冷漠孤傲的性格令人侧目,她在爱情和人生经历中的选择令人费解,犹如谜团,而解开这些谜团的线索之一就藏在她的原生家庭困境中。本文从心理传记学的视角出发,以“逃出父亲家门”来总结她的困境,其包含两组矛盾:她先是处于“获得父亲的欣赏”和“逃离腐朽的父亲”的冲突之中,随后又处于“投奔清新独立的母亲”和“对冷漠算计的母亲感到失望”的冲突中,而她又分别在文学和爱情中重复了这种困境。
  • 王美君, 张宇迪
    心理学通讯 . 2024, 7 (4): 282-290.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37
    PDF4 可视化    收藏
    经历乳腺癌手术无疑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工作生活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乳腺癌术后的女性心理弹性处于较低水平,女性主义疗法更注重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对女性的影响,主要技术包括性别角色分析、权力分析、自信训练、自我暴露、重新构建和重新定义、阅读疗法、文化分析,可以帮个体认识社会对性别角色的影响,挖掘其自身具有的积极潜能、提高其心理弹性。本研究应用女性主义疗法对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个案干预、对来访者赋权,提高其生活质量,探索适合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女性主义疗法干预方式,为女性主义疗法理论在中国的应用补充更多实例和经验总结。
  • 陈伟, 朱旭, 吕韵
    心理学通讯 . 2024, 7 (4): 272-281.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36
    PDF8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成长与发展的要求,清晰界定专业人员在不同阶段的胜任力十分重要。依据各阶段的关键节点,提出专业人员该阶段最低胜任力要求,有助于深化和发展胜任力文化。文章总结国外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人员胜任力模型中的发展阶段,分析我国的现状,提出中国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胜任力发展四阶段,即学员阶段、实习阶段、新手阶段和成熟阶段。文章从关键发展节点、知识技能、实践水平、能力表现和不足、来访者特征、督导需求六个维度详细描述了上述四阶段的特征和具体要求,期待未来实践中能根据发展阶段评估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受训者和专业人员的胜任力。
  • 刘沛兵, 周仁来
    心理学通讯 . 2024, 7 (4): 262-271.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35
    PDF3 可视化    收藏
    焦虑是对潜在威胁极度敏感的状态,伴随着痛苦、不安和躯体反应,对个体的生活造成影响。心脑交互是理解焦虑发生机制的一条重要途径。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达马西奥的躯体标记假说以及塞耶的神经内脏整合模型,都强调了情绪与身体之间的紧密关联,探讨了心脑之间的互动如何影响焦虑。导致焦虑产生的信息输入包括外源性的感官输入以及内源性的心理构建。心脏不仅反应情绪,同时也通过调节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来影响负责情绪处理的大脑区域。随着计算神经科学建模技术的发展,通过实证研究探究在心脑交互视角下焦虑的产生与干预变得更为可行。对焦虑的干预策略可以沿着两个途径探索。从脑到心的路径,通过脑刺激可以调节与焦虑相关的中枢神经网络。从心到脑的路径,侧重于生物反馈训练强化个体对自主神经反应的调节能力,从而对缓解焦虑症状产生积极影响。未来,需要更多综合心脑多模态数据,以身心一体的视角来审视焦虑的机制与治疗,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维的启示。
  • 李莉, 李希
    心理学通讯 . 2024, 7 (4): 252-261.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34
    PDF4 可视化    收藏
    公务员创新行为对提升公共部门的服务效能和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回应实践需求,学界近年来对公务员创新行为的研究相对活跃,尤其注重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章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对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以“公务员创新行为”为主题的研究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绘制公务员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结果显示:(1)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公务员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现已成为积极组织行为学的一大重要主题,且拥有一批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核心作者和研究机构。(2)从研究热点来看,现有研究的高频关键词主要集中于变革型领导与工作满意度,并且主要从组织层面(组织情境、领导风格)和个人层面(情感、动机和特质)探讨公务员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3)在研究趋势上,相关研究呈现出阶段性特征:2011至2015年侧重组织层面因素(如组织氛围、领导风格等)对公务员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2016至2017年以探索影响公务员创新行为的中介因素(如心理授权、工作投入等)为重点;2018年至今的研究热点聚焦于公务员个人层面的因素(如自我效能感、工作满意度等)对其创新行为的影响。(4)未来研究可以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上拓展和深化, 以丰富公务员创新行为的研究体系。
  • 谢保萍, 陈世斌, 马珺, 张曲艺, 何勋涛, 杨林
    心理学通讯 . 2024, 7 (4): 242-251.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33
    PDF7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空巢老人抑郁症状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空巢老人抑郁症状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 基于2020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库,纳入3 139名空巢老人,采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10)评估抑郁症状,运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空巢老人抑郁症状的独立影响因素,随后构建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
    结果: 空巢老人抑郁症状发生率为37.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巢老人抑郁症状独立影响因素为性别、居住地、受教育水平、是否患有慢性病、生活自理能力和与子女关系满意程度。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27(95%CI 0.709~0.745)。采用bootstrap进行1 000次抽样,得到平均AUC也为0.727。
    结论: 构建的空巢老人抑郁症状风险预测模型有良好的区分度和稳定性,可为空巢老人抑郁症状的评估和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
  • 袁辰馨, 张跃, 王俊丽, 杨雪花
    心理学通讯 . 2024, 7 (4): 235-241.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32
    PDF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追踪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及疫情结束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变化,了解疫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演变。
    方法: 2021年4月—2024年4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和心理韧性量表,对2 468名大学生进行连续4年的追踪调查。
    结果: 大学生SCL-90量表总分及9个因子均分在2024年最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躯体化、抑郁、偏执外,其余因子均分均呈逐年递减趋势(p<0.01)。大学生心理韧性总分及5个因子分在2021—2024年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积极认知外,其他4个因子2024年分值最高,且与2023年相比存在差异(p<0.01)。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且有一定的持续性。到2024年,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韧性水平逐渐提高,但积极认知方面目前仍未恢复。在今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需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和积极认知,提高其心理韧性。
  • 曾美红, 范为桥
    心理学通讯 . 2024, 7 (4): 224-234.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31
    PDF2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Z世代(Generation Z)是指1995至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该研究旨在编制Z世代中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量表(Generation Z Vocational Values Inventory),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
    方法: 通过文献梳理和访谈资料分析,确定了量表的理论结构和初始条目。采用初始量表对399名Z世代大学生进行测量,并对问卷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正式量表。随后,使用正式量表对678名Z世代大学生进行施测,并对问卷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信度以及效度检验。
    结果: Z世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量表共包含51个条目,涵盖17个职业价值观维度,这些维度可以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主要因素。总量表及各因素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919~0.960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量表的二因子模型拟合良好,χ2/df=4.961,CFI=0.954,TLI=0.931,SRMR=0.050,RMSEA=0.076。此外,量表总分以及内在职业价值观和外在职业价值观的得分分别与学业投入和生涯适应力各维度的得分存在显著正相关,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效标关联效度。
    结论: Z世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中国Z世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评估。
  • 心理学通讯 . 2024, 7 (4): 223-223.  
    PDF2 可视化    收藏
  • 心理学通讯 . 2024, 7 (4): 222-222.  
    PDF4 可视化    收藏
  • 任晶晶, 余林
    心理学通讯 . 2024, 7 (3): 213-221.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28
    PDF1 可视化    收藏
    家乡依恋是人们与家乡所形成的一种特殊情感联结,涵盖了认知、行为和情感三个成分,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我国,它不仅是社会发展、特别是城镇化难以避开的问题,更是中国特色文化心理的体现,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文章在对家乡依恋的研究价值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对家乡依恋的概念进行了深度剖析,试图通过相关概念,特别是与地方依恋和乡愁的辨析来明确其含义,阐明其所具有的中国文化内涵。
  • 卜方园, 麻珂
    心理学通讯 . 2024, 7 (3): 207-212.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27
    PDF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女大学生与肥胖相关的身体不满意的影响,以及身体知觉和反刍思维在其中可能的中介作用。
    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选择一般资料问卷、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hysical Self-Description Questionnaire,PSDQ)简表中的身体肥胖分量表、反刍思维量表、负面身体自我量表(Negative Physical Self Status,NPSS)中的胖分量表,利用“问卷星”平台对重庆市某高校378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BMI直接正向影响女大学生与肥胖相关的身体不满意,直接效应值为0.120,占总效应的20.85%。BMI还可以通过身体知觉的中介作用,以及通过身体知觉和反刍思维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与肥胖相关的身体不满意。间接效应值分别为0.399(79.15%)和0.071(12.32%)。
    结论: 发现了与肥胖相关的身体知觉和身体认知情感评价与行为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反刍思维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干预与肥胖相关的身体不满意的可能方向提供了证据支持。
  • 王长镭, 程刚
    心理学通讯 . 2024, 7 (3): 199-206.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26
    PDF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小学生亲子依恋与学校归属感的关系。
    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分层抽样,对391名小学生进行问卷测量。测量工具为亲子依恋量表、学生感知的班级人际和谐问卷和学校归属感量表。以班级人际和谐为中介变量、性别为调节变量,分析亲子依恋与学校归属感之间的关系。
    结果: (1)亲子依恋可以正向预测班级人际和谐(β=0.609,p<0.001)和学校归属感(β=0.267,p<0.001),即亲子依恋越高,小学生感受到的班级人际和谐、学校归属感均越强;班级人际和谐可以正向预测学校归属感(β=0.525,p<0.001),即小学生感受到的班级人际和谐越多,其学校归属感就越强。(2)班级人际和谐在亲子依恋与学校归属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320,95%CI:0.247~0.397,即亲子依恋不仅对学校归属感产生直接作用,而且还通过班级人际和谐对学校归属感产生间接作用。(3)性别与班级人际和谐的交互项(β=–0.173,p<0.05,95%CI:–0.313~–0.034)对学校归属感起负向预测作用,即性别在班级人际和谐对学校归属感路径中起调节作用。
    结论: 亲子依恋通过班级人际和谐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对小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产生影响。
  • 张静茹, 曹志成
    心理学通讯 . 2024, 7 (3): 192-198.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25
    PDF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睡眠剥夺和恢复性睡眠对警觉性注意的影响。
    方法: 纳入21名无昼夜轮班工作、无跨时区出行、无睡眠障碍、无不规律作息的志愿者,其中男性7人、女性14人,年龄21.14(2.00)岁。采用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psychomotor vigilance test,PVT)和卡罗林斯卡嗜睡量表(Karolinska Sleepiness Scale,KSS)测量被试在正常睡眠、睡眠剥夺和恢复性睡眠3种状态下的警觉性注意和主观睡意,并对其差异进行探讨。
    结果: 被试正常睡眠状态下PVT平均反应时为348(38) ms,睡眠剥夺状态为519(233) ms,恢复性睡眠后为334(38) ms。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显示,与正常睡眠和恢复性睡眠相比,睡眠剥夺后被试PVT反应时延长(p<0.01),反应缺失增多(p<0.01),主观睡意较高(均p<0.001)。但恢复性睡眠后被试的主观睡意低于正常睡眠(p<0.01)。
    结论: 睡眠剥夺会对个体的警觉性注意造成损害,但一晚8小时左右的恢复性睡眠足够使受睡眠剥夺影响的警觉性注意和主观睡意恢复至正常水平。
  • 黄露仪, 张秀松, 林国耀
    心理学通讯 . 2024, 7 (3): 185-191.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24
    PDF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翻译Geller等编制的惊奇能力量表(Capacity for Wonder Scale,CfW),并在中国大学生中进行信度效度和跨性别等值检验。
    方法: 通过方便抽样,对815名大学生施测。对中文版CfW进行项目分析、信度分析和跨性别等值性测验,选取同理心量表(Empathy Scale)和人际好奇量表(Interpersonal Curiosity Questionnaire,ICQ)作为效标。
    结果: (1)中文版CfW的12个项目区分度良好,各项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560~0.674;(2)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两因子结构模型拟合良好(RMSEA=0.074,CFI=0.896,TLI=0.871,SRMR=0.056)(3)中文版CfW信度较好,Cronbach’s α系数为0.832,四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789;(4)惊奇能力与同理心、人际好奇均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中文版CfW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我国大学生惊奇能力的测量工具。
  • 孙术雪, 陈丽君
    心理学通讯 . 2024, 7 (3): 176-184.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23
    PDF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评价条件反射技术对面孔二态性刻板印象的可塑性作用。
    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 ,使用刻板印象测量程序、评价条件反射技术对40名大学生被试进行实验。
    结果: (1)能力维度上,被试改变了对女性化面孔的能力感知,加深了对具有女性化特征的面孔的个体与能力高相联系的认同,且不同性别被试对于不同性别的面孔二态性的刻板印象存在差异;(2)热情维度上,没有发现面孔二态性刻板印象的可塑性证据。
    结论: 研究首次证明评价条件反射对基于能力维度的面孔二态性刻板印象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尽管这种可塑性比较有限。
  • 王莹彤, 马琦
    心理学通讯 . 2024, 7 (3): 168-175.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22
    PDF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40 Hz光闪烁刺激对大脑皮层活动的影响,探讨一种潜在的治疗认知神经疾病的方案。
    方法: 以苏州大学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为对象,对19名学生进行对比度阈限后效(contrast threshold elevation aftereffect,TEAE)实验,实验组接受40Hz光闪烁刺激的训练,控制组则接受30Hz光闪烁刺激训练,观察和比较TEAE大小和训练过程的击中率和反应时。
    结果: 实验组被试在训练后TEAE显著下降(p=0.019),控制组在训练后未有显著变化,但被试训练前后TEAE变化量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40 Hz光闪烁刺激可能有诱发人类初级视觉皮层活动并调控伽马振荡的趋势,但在当前实验背景下未能明显表现出来。40 Hz光闪烁刺激用于调控人类皮层活动需更深入的研究。
  • 章晨阳, 张珊珊, 曾翠莲, 陈瀛
    心理学通讯 . 2024, 7 (3): 162-167.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21
    PDF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日常消极情绪惰性、疲劳状态和个体抑郁、焦虑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每天8次,连续7天的生态瞬时评估法(ecol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EMA),对209名大学生的日常消极情绪惰性和疲劳状态进行跟踪测评。跟踪测评结束1周后再次测试该人群的抑郁、焦虑水平。通过多层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变量间的关系。
    结果: 日常消极情绪惰性对个体的抑郁(c=42.945,p<0.001)和焦虑(c=26.621,p=0.001)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疲劳状态在日常消极情绪惰性对个体抑郁(abetween×b=9.958,p=0.002)和焦虑(abetween×b=10.690,p=0.001)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结论: 日常消极情绪惰性既直接预测个体的抑郁、焦虑水平,又可通过疲劳状态影响个体抑郁、焦虑水平。
  • 心理学通讯 . 2024, 7 (3): 161-161.  
  • 心理学通讯 . 2024, 7 (3): 160-160.  
  • 赵丹钦, 杨帅怡, 李晓茹
    心理学通讯 . 2024, 7 (2): 151-159.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20
    PDF13 可视化    收藏
    升学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学生呈现出问题性过度学习状态。他们过度关注学习,甚至忽略了生活的其他领域,出现身心问题。文章介绍了解释该现象的“学习成瘾”和“学习至上主义”两种理论。学习成瘾理论认为问题性学习是一种行为成瘾,而学习至上主义理论则认为这是一种强迫症相关障碍。根据两种理论的框架,研究者编制了问题性过度学习的测量工具,并进行了影响因素、消极后果方面的实证研究,讨论了现有研究的 不足,希望引起研究者对学生问题性过度学习的关注,并帮助他们了解相关研究现状和局限性。
  • 徐晓敏, 唐丹丹, 陈江涛
    心理学通讯 . 2024, 7 (2): 144-150.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19
    PDF4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面孔工作记忆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文章从面孔工作记忆加工的容量和精度等内容表征出发,详细阐述了熟悉度、面孔表情、注视朝向、面孔特征和储存知识等影响面孔工作记忆加工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各种影响因素背后的神经机制。此外,文章从面孔身份信息对工作记忆内容表征的影响、负性情绪面孔工作记忆加工机制和面孔工作记忆加工的特异性三个方面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有助于加深对面孔工作记忆加工机制的理解,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 李岩, 李跃, 李雨婷, 黄欣欣, 胡前英, 潘令仪, 从恩朝
    心理学通讯 . 2024, 7 (2): 138-143.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18
    PDF14 可视化    收藏
    抑郁症是青少年常见的精神障碍。作为青少年成长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环境对其抑郁情绪的影响至关重要。文章围绕核心家庭、主干家庭、残缺家庭3种家庭结构,和权威型、专制型、纵容/宽容型、忽视/冷漠型4种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影响进行综述,关注不同特点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影响,为预防青少年抑郁情绪及消极行为的发生,制定更有效的家庭支持和教育策略提供思路。
  • 何思佳, 赵献梓
    心理学通讯 . 2024, 7 (2): 132-137.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17
    PDF7 可视化    收藏
    欺凌受害与青少年饮食失调密切相关。文章综述了欺凌受害与青少年饮食失调的心理社会中介因素,旨在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参考,并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研究结果发现,认知因素(对身体不满、压力知觉、自我客体化)和情绪因素(焦虑、抑郁、羞耻感、自我同情、自我批评)在欺凌受害与青少年饮食失调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同时,上述两种因素还存在共同作用,例如自我同情与自我客体化的链式中介作用、身体形象羞耻和自我批评的链式中介作用,以及对身体不满与抑郁的共同中介作用。
  • 李颖, 范为桥
    心理学通讯 . 2024, 7 (2): 122-131.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16
    PDF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编制中国青少年多维完美主义问卷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
    方法: 对22名中国青少年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参考现有的多个完美主义量表,编制中国青少年多维完美主义初始问卷。采用初始问卷对1 330名青少年进行测量,进行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形成正式问卷。随后,使用正式问卷对870名青少年进行施测,并对问卷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度、效度检验。
    结果: 中国青少年多维完美主义问卷共23个条目,包括持之以恒、计划与条理、好胜心、理想化、求全责备和追求卓越六个维度,问卷六因子模型拟合指数良好,χ2/df=3.100,SRMR=0.059,RMSEA=0.050,CFI=0.942,TLI=0.923;总问卷及各维度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705~0.858;总问卷及各维度与多维完美主义问卷、抑郁、焦虑、压力效标变量相关显著(p<0.001),效标效度良好。
    结论: 中国青少年多维完美主义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中国青少年完美主义的评估。
  • 张玲, 卫瑞港
    心理学通讯 . 2024, 7 (2): 114-121.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15
    PDF3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探究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抑郁情绪的作用以及可能的心理机制。
    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学校满意度量表、主观幸福感问卷和8项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The 8 item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8,CES-D8)对全国25个省份2 811名在读中小学学生展开调研。
    结果: (1)积极教养方式、学校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均负向预测青少年抑郁;(2)学校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在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抑郁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分别是6.1%、22.9%;(3)学校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在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抑郁间也起到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4.1%。
    结论: 教养方式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抑郁水平,还通过学校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以平行或链式中介的方式影响其抑郁水平。
  • 张秀松, 黄露仪, 张家怡, 张匀铭, 黄亮
    心理学通讯 . 2024, 7 (2): 107-113.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14
    PDF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汉化网络八卦量表(Cybergossip Questionnaire,CGQ),并检验其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信度和效度。
    方法: 采用中英文回译法确定中文版CGQ,并在1 006名大学生中施测。对中文版CGQ进行项目分析、信度分析和结构效度分析,使用网络欺负量表修订版(Revised Cyber Bullying Inventory,RCBI)中的网络欺负(cyberbullying,CB)分量表和网络受欺负(cyber-victimization,CV)分量表、校园负面八卦量表和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媒体使用评估问卷进行效标效度和区分效度的验证。
    结果: (1)中文版CGQ包括9个项目,各项目均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各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485~0.685之间;(2)中文版CGQ具有良好的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85,重测信度为0.716;(3)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均支持中文版CGQ的单因素结构模型。该量表与效标量表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07~0.392,且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
    结论: 中文版CGQ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宜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使用。
  • 李春波, 张彩迪, 杨璧西, 杨宇晴, 廖晨曦, 师彬彬, 罗金晶, 朱智佩, 吴佳佳, 华续赟, 郑谋雄, 单春雷, 徐建光
    心理学通讯 . 2024, 7 (2): 94-106.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13
    PDF14 可视化    收藏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具有沉浸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兼有场景安全、可控、可重复的特点,其在抑郁障碍心理治疗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为规范VR心理干预在抑郁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本专家共识采用改良德尔菲法,联合19位精神医学及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系统检索并回顾了临床证据而形成。共识明确了VR治疗抑郁障碍的开发原则、内容要求和应用范围,基于以往临床证据提供了临床应用的推荐意见,并探讨了不良反应和治疗流程。本共识旨在优化VR心理干预在抑郁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同时促进其规范化发展,以期改善当前精神障碍心理治疗资源匮乏的现状。
  • 李健鸿, 胡晗
    心理学通讯 . 2024, 7 (2): 93-93.  
    PDF5 可视化    收藏
  • 心理学通讯 . 2024, 7 (2): 92-92.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24012
    PDF2 可视化    收藏